关于吴承恩与西游记用什么3d眼镜,吴承恩与西游记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2、他生不逢时,一生坎坷。
3、然而在他下世400年后,他的墓地、骨骸以及他的一些碑刻手迹被发现。
4、现已于淮安河下打铜巷重建“射阳*”吴承思故居,马甸乡的二堡村吴承恩墓地也修茸一新。
5、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书房"射阳(竹移)"中,创作成百回本小说《西游记》。
6、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
7、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
8、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
9、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
10、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
11、吴承恩原配夫人生一子,名吴凤毛,聘状元沈坤女,因凤毛早夭而未行,后又娶牛氏。
12、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13、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14、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15、”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16、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17、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18、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19、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20、”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
21、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
22、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23、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24、全书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
25、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
26、作品讽刺幽默。
27、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28、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通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29、《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30、《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31、”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32、 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